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给交通出行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网约车依托“互联网+”技术的精准获客模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了传统出行市场的部分痛点。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但网约车企业通过拓展品类,不断满足多领域用户的不同需求。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不少地方的网约车运营带来严重影响,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网约车行业也步入回暖阶段。《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上海走访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对上海市场网约车运营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小。“今年3、4月份的时候,打车的人还很少,现在明显增多,特别是天热的时候,我经常上一单还没结束,平台就已经分配下一个订单了。”谈起正在恢复热度的网约车生意,网约车司机蒋师傅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不过,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共出行领域的不利影响仍旧不容小觑。蒋师傅告诉记者,机场等交通枢纽的客流减少,导致长途订单锐减,对网约车司机的收入影响还是很大的。
值得注意的是,网约车市场的发展前景被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主体所看好。网约车司机宋师傅此前在老家包头开网约车,来上海时间不长。在宋师傅看来,两地的网约车市场有明显不同,在包头他开自己的车辆,一个月净赚四五千元,在上海因为车辆合规要求,他找租赁公司租了沪牌车辆,一个月净赚7000元左右。“上海的机会更多,但是到高峰期堵车也不太赚钱。我对上海路况还不太熟悉,我认路的朋友一个月能挣一万多块钱。”宋师傅说。
近些年来,随着网约车市场需求的提升,网约车产品也在不断升级换代。
滴滴出行近期在品牌细分方面动作频频,在原有的礼橙专车、顺风车等基础上,将原滴滴拼车更名为“青菜拼车”,突出普惠大众、绿色环保的定位,增加了拼车延误保障等功能;在杭州、厦门、苏州等13个城市推出了特惠快车和滴滴特快来调节供需平衡,特惠快车在平峰期提供动态降价和限时折扣,滴滴特快在高峰时段为乘客提供“一口价”选择,其中包含临时动态加价全部给到司机。
滴滴出行还推出了新的独立的打车App“花小猪打车”,定位年轻用户市场,司机可以选择订单,目前该App给用户和司机的优惠较多。业内认为,“花小猪打车”主打下沉市场,与近年来电商平台的发展趋势类似,挖掘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市场的潜力。
滴滴网约车公司总裁陈熙表示,希望通过网约车多品类的尝试,满足更多用户不同的出行需求。此外,滴滴出行还在今年6月开通了货运服务,目前业务范围包括网约车、出租车、共享单车、货运、代驾等多种出行业态。业务形态的拓展,也帮助滴滴出行的业务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迅速提升,8月25日滴滴出行的全球日订单量首次突破了5000万单。
为了引导网约车的规范化运营,相关管理条例相继出台,推动网约车市场逐渐趋于规范化运营。网约车在为用户提供更好出行体验的同时,也有序推动了传统出行市场的转型升级。(记者 王辰阳)














